免费看av不卡,后进极品白嫩翘臀在线播放,亚洲美女视频网站,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律師資料
勞動法律法規匯編大全_深圳勞動法24小時在線免費咨詢
所在地區:深圳市-福田區
執業范圍:全國(不含港澳臺)
擅長領域:勞動人事
咨詢電話:19842651889(免費)
文章分類
全部文章(590 )
法規目錄 (4)
綜合規定 (50)
勞動合同 (30)
經濟補償 (17)
工資福利 (56)
工作時間 (9)
休息休假 (26)
勞動仲裁 (53)
勞動訴訟 (40)
工傷法規 (109)
社會保險 (61)
勞動保護 (16)
就業管理 (37)
勞動監察 (50)
人事爭議 (32)
律師簡介
查看更多
楊錦浩,深圳專業勞動法律師,現執業于廣東行倫律師事務所,擔任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部負責人。2010年通過國家司法考試,2012進入律師事務所實習,2013年開始正式執業。曾任兼職仲裁員,擔任多家集團、外貿公司、大型制造企業、工廠以及公益組織的常年法律顧問。楊律師一直專注于勞動用工相關法律糾紛的仲裁、訴訟實務及法律研究,親自處理過數百起勞動爭議,具有扎實的勞動法知識和豐富的實戰經驗,尤其擅長處理勞動合...
聯系方式
查看更多
聯系人:楊錦浩律師
執業機構:廣東行倫律師事務所
聯系電話:19842651889
辦公地址:深圳市羅湖區紅寶路139號蔡屋圍金龍大廈(地址1);深圳市福田區車公廟泰然七路1號博今商務廣場(地址2)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2023修訂_2024年1月1日施行)
作者: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瀏覽次數(770)
|
評論(0)
|
點贊(0)
|
2023-12-26 10:28:05
勞動法大全
勞動法大全
作者: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瀏覽次數(770)
|
答復(0)
|
點贊(0)
|
2023-12-26 10:28:05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

 

廣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14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已由廣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于20231123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后的《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公布,自202411日起施行。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231123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

 

1994915日廣東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 2004924日廣東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第一次修訂 20231123日廣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第二次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以下簡稱《工會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社會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勞動者,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職工戶籍、就業期限、就業形式等為理由,也不得以變更或者解除勞動合同、降低工資、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等手段阻撓、限制職工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工會適應企業組織形式、職工隊伍結構、勞動關系、就業形態等方面的發展變化,依法維護勞動者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

第三條工會必須遵守和維護憲法,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依法依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

第四條工會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組織和教育職工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行使民主權利,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第五條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是工會的基本職責。

工會應當維護職工隊伍和工會組織團結統一。

工會通過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等,推動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維護職工勞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工會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組織職工參與本單位的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工會建立聯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密切聯系職工,聽取和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關心職工的生活,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

第六條工會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支持和督促企業落實產業工人培養的主體責任,提高產業工人隊伍整體素質,發揮產業工人骨干作用,維護產業工人合法權益,保障產業工人主人翁地位,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產業工人隊伍。

各地應當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領導,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總體部署。工業和信息化、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提升產業工人創新創造和技術攻關能力。

 

第二章 工會組織

 

第七條省、市、縣(區)建立總工會。

鄉鎮(街道)以及企業或者職工較多的村(社區)可以建立基層工會的聯合會。具備條件的鄉鎮(街道)可以建立總工會。

同一行業或者性質相近的幾個行業,可以根據需要建立地方產業工會。

建立工會組織必須報上一級工會批準。

未依照中國工會章程組建的組織或者未取得工會授權的個人,不得以工會的名義開展活動,不得替代工會行使職權。

第八條具備設立工會組織條件的用人單位在開業或者設立之日起六個月內應當建立工會組織。尚未建立工會組織的,上級工會可以督促并派員幫助、指導建立工會籌建組織,發展會員,召開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工會組織。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拖延或者阻撓。

第九條工會會員勞動關系變更,會籍轉入變更后的單位工會;變更后的單位未建立工會的,由變更后所在地工會管理會籍。

尚未組建工會的用人單位,可由在本單位工作,并且其會籍由所在地工會管理的十名以上會員聯名,向上一級工會申報建立工會。

第十條工會可以采取現場入會、網上入會等方式,吸收勞動者加入工會組織。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應當及時向新職工告知入會方式。

無固定用人單位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和靈活就業人員,在申請入會時可以申請加入其工作時間較長的所在企業的工會,也可以就近申請加入區域或者行業工會聯合會。

第十一條工會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工會主席、副主席任期未滿的,不得隨意調動其工作崗位。因工作需要調動時,應當事先征得本級工會委員會同意并報上一級工會。上一級工會應當在接到征求意見函后十日內作出書面答復;逾期未答復的,視為同意。

第十二條各級工會建立經費審查委員會,經費審查委員會由工會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第十三條女職工十人以上的單位,可以建立工會女職工委員會,在同級工會領導下開展工作。工會女職工委員會委員由同級工會委員會提名,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產生,也可以召開女職工大會或者女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

女職工委員會維護女職工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等方面的合法權益。

 

第三章 工會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四條工會應當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動員和組織職工積極參與經濟建設,努力完成生產任務和工作任務。教育職工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技術業務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

工會會同用人單位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政治引領,教育職工以國家主人翁態度對待勞動,愛護國家和單位的財產;組織職工開展群眾性的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活動、勞動和技能競賽以及社會公益活動,進行業余文化技術學習和職工培訓,參加職業教育和文化體育活動,推進職業安全健康教育和勞動保護工作。

第十五條根據政府委托,工會與有關部門共同做好勞動模范和先進生產(工作)者的評選、表彰、培養和管理工作,宣傳勞動模范和先進生產(工作)者的事跡,關心勞動模范和先進生產(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

第十六條工會應當推動職工服務站點建設,根據實際提供維權、幫扶、培訓、文體、心理咨詢等服務;推廣建設戶外勞動者服務驛站,推動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集中工作或者休息的場所設置服務站點。

工會推動、協助有條件的用人單位為職工提供托管、托育等服務。

各級工會應當加強數字化、信息化建設,根據不同行業勞動者的需求建設網上職工之家,開展線上工會活動,運用互聯網和信息化手段提供維權、宣傳、教育、交流、幫扶等服務。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各級總工會應當建立健全工會法律援助工作機制,依法為所屬工會和職工提供法律宣傳、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

本省建立統一的12351工會服務職工熱線,為勞動者提供法律咨詢、權益維護等服務,暢通訴求表達渠道。

支持鄉鎮(街道)工會為勞動者提供法律服務。

第十八條工會應當依法監督勞動法律、法規的執行,參與勞動爭議處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與同級工會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通報工作情況,研究解決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

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工會和企業方面代表,建立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定期召開協商會議,就勞動爭議的預防、集體勞動爭議和勞動關系突發事件的處理等勞動關系方面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

街道辦事處、村民委員會應當會同當地的工會組織和企業方面的代表建立協商勞動關系的機制,共同研究解決本區域內勞動關系方面的問題。

第十九條工會幫助、指導職工與企業在班組、車間、分廠、公司、集團公司等層級,通過召開溝通會、懇談會、企業行政與企業工會聯席會議等形式進行溝通協商,建立健全多形式、多層級的勞資溝通協商機制,促進勞動關系和諧。

第二十條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和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職業培訓、保險福利等事項進行平等協商,依法簽訂集體合同或者專項集體合同,協調勞動關系。

第二十一條各級工會應當推動落實職工福利待遇,協助用人單位辦好職工集體福利事業。

各級工會應當建立困難職工幫扶機制,把困難職工納入幫扶體系,開展生活扶助、醫療救助、子女助學、就業創業幫扶等服務。

第二十二條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違反勞動法律、法規規定,有下列侵犯職工勞動權益情形之一的,工會應當代表職工與其交涉,要求停止侵害,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應當研究處理,并在接到工會意見之日起十五日內書面答復工會;逾期不答復或者不改正的,工會可以提請勞動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依法處理,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在法定查處期限內作出處理,并將處理情況書面通知工會:

(一)克扣、拖欠職工工資,或者支付職工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二)不提供勞動安全衛生設施、條件,或者勞動安全衛生設施、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的;

(三)隨意延長勞動時間或者不按規定支付加班工資的;

(四)未依法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五)侵犯女職工或者年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職工特殊權益的;

(六)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或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

(七)不依法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賠償金的;

(八)嚴重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三條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管理人員對職工毆打、體罰、搜身、限制人身自由、侮辱人格、扣押身份證件等侵犯人身權利的,工會有權制止,并要求本單位采取措施處理;情節嚴重的,工會應當提請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第二十四條用人單位單方面解除職工勞動合同的,應當事先將理由書面通知工會。工會認為違反法律、法規和有關合同,要求重新研究處理時,用人單位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并將處理結果書面答復工會。

用人單位違反法律、法規或者有關合同,侵犯職工勞動權益,職工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時,工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

第二十五條工會參加企業的勞動爭議調解工作。

鄉鎮(街道)以及村(社區)工會和產業工會可以會同有關方面的代表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

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向本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也可以向前款所述的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申請調解。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有同級工會代表參加。

第二十六條工會有權對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問題進行調查,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應當予以協助。

第二十七條工會依法對勞動安全衛生工作實施監督。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違反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的,工會有權要求糾正;拒不糾正的,工會可以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發生傷亡事故或者出現嚴重危害職工安全和健康的情況時,工會應當及時向所在單位和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并向上一級工會報告。所在單位和有關部門應當及時處理,并在收到意見之日起十五日內書面答復。

第二十八條工會依照國家規定對新建、擴建企業和技術改造工程中勞動條件和安全衛生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情況進行監督,并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二十九條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其他實行職工代表大會的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是其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力的機構,依照法律規定行使職權。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提交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決定的事項,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應當依法辦理。

第三十條國有、集體及其控股企業有關生產經營和發展規劃、年度生產經營目標、重大技術改造方案、重大工程招投標等應當適時向職工通報。

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制定、修改規章制度,研究工作時間、勞動就業和工資、福利分配方案,以及落實勞動安全衛生、休息休假、女職工保護和社會保險等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事項,必須有工會代表參加;研究涉及女職工保護事項時,應當有女職工代表參加。工會可以對以上事項提出建議,所在單位應當對工會的建議給予答復。

第三十一條基層工會的非專職委員占用生產或者工作時間從事工會工作,每月不超過三個工作日;從事工會工作期間工資及其他待遇不受影響。

基層工會的非專職委員參加上級工會組織的業務培訓或者依法從事勞動法律監督、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經所在單位同意,不受前款規定的三個工作日的限制。

 

第四章 工會的經費和財產

 

第三十二條建立工會組織的用人單位應當于每月十五日前,按照本單位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二,向本單位工會撥繳工會經費。職工工資總額按照國家的規定確定。所在單位工會或者上級工會應當對工會經費的撥繳情況實施審查監督。

政府財政部門應當將由財政撥款的機關、事業單位的工會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并按月及時足額直接劃撥本級地方總工會。地方總工會在收到財政劃撥的工會經費的五個工作日內按規定比例上解和回撥。

第三十三條各級工會經費收支和財產管理情況應當由同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審查,并且定期向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報告,接受監督。

第三十四條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自上級工會批準籌建工會組織的次月起,由市、縣(區)總工會或者產業工會按照《工會法》有關工會經費數額的規定對其收取建會籌備金,待工會建立后,按照工會經費管理的規定返還給該工會。

第三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和用人單位應當為工會辦公和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設施、活動場所等條件。

第三十六條在城市建設中確需拆遷、改建工會所屬的工人文化宮、俱樂部、療養院、職工學校等職工活動場所,當地人民政府或者有關單位應當征求工會的意見,并在拆遷、改建所需土地和資金方面予以保障。

第三十七條工會所屬的為職工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其隸屬關系和產權關系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挪用工會所屬企業、事業單位的財產,不得干涉其合法的生產經營活動。

第三十八條工會的財產、經費和政府、單位撥給工會使用的不動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調撥。基層工會經費和使用工會經費購置的財產,不得作為所在單位的經費和財產予以凍結、查封、扣押或者作其他處理。

工會組織合并,其經費、財產歸合并后的工會所有;工會組織分立、撤銷或者解散,其經費、財產應當由上級工會處置。

工會資產由工會組織進行清查登記和管理。

第三十九條地方各級總工會的離休、退休人員的待遇標準和資金來源,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同等對待。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對依法履行職責的工會工作人員進行打擊報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依法予以處理:

(一)不按照《工會法》規定的程序調動工會主席、副主席工作崗位,又拒不糾正的;

(二)對依法履行職責的工會工作人員無正當理由調動工作崗位的;

(三)無正當理由降低工會工作人員工資的;

(四)無正當理由解除工會工作人員勞動合同的;

(五)違反法律、法規有關勞動合同延長期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六)其他打擊報復的行為。

第四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恢復其工作,并補發被解除勞動合同期間應得的報酬和福利待遇;未恢復工作的,責令給予本人上年年收入二倍的賠償,并按照規定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

(一)工會工作人員因履行《工會法》和本辦法規定的職責,被解除勞動合同或者被調動工作崗位導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職工因參加工會活動被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二條工會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級工會或者上級工會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處分;情節嚴重的,依照《中國工會章程》予以罷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在推行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或者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中不依法履行職責的;

(二)對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行為應當依法監督而不履行監督職責的;

(三)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發生傷亡事故或者其他嚴重危害職工安全和健康的問題,不及時報告或者不依法調查的;

(四)造成工會資產流失的;

(五)截留、挪用、侵占或者貪污工會經費、財產的;

(六)有其他損害職工或者工會權益行為的。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三條本辦法自202411日起施行。

律師資料
勞動法律法規匯編大全_深圳勞動法24小時在線免費咨詢
所在地區:深圳市-福田區
執業范圍:全國(不含港澳臺)
擅長領域:勞動人事
咨詢電話:19842651889(免費)
作者其他文章
國家勞動法律法規大全(目錄)_國家層級勞動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匯編
廣東省勞動法規規章大全(目錄)_廣東省級勞動法規、規章、司法文件匯編
深圳勞動法規規章大全(目錄)_深圳市級勞動法規、規章、司法文件匯編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調整我省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粵府函〔2025〕23號)
精彩評論
請先登錄
在線咨詢
在線咨詢
查找律師
查找律師
業務專區
業務專區
菜單
登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阳县| 信阳市| 东海县| 大荔县| 玛沁县| 永定县| 溆浦县| 伊春市| 九江县| 两当县| 临沧市| 邯郸市| 融水| 南漳县| 宜兴市| 武功县| 芦山县| 岢岚县| 灌云县| 泰宁县| 元谋县| 奉贤区| 襄垣县| 车致| 康马县| 镇远县| 夏津县| 高安市| 丰县| 新化县| 甘德县| 加查县| 邯郸市| 宿州市| 榆社县| 新宁县| 琼中| 定边县| 河北省| 涿鹿县| 龙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