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凍結 3 天,正急著用錢周轉的他,在網上找到一位自稱 “法務” 的人。對方承諾 “百分百解凍”,卻要求先交 8000 元保證金,可錢一轉過去,對方直接失聯 —— 這是 2025 年 7 月某地警方接到的真實報案。隨著 “斷卡行動” 持續推進,僅上半年全國就有超 20 萬張銀行卡因交易異常被凍結,各類解凍騙局也趁機滋生蔓延。
三類高發解凍騙局,專盯 “急用錢” 的人
保證金詐騙:“交錢就解凍,事后能退回”這類騙局常偽造 “銀行卡凍結通知書”,以 “征信拉黑”“面臨法律追責” 相威脅,利用受害者的恐慌心理逼其轉賬。就像有受害者遇到 “保證金比待解凍資金還多” 的情況,其實是騙子算準了人們會為了拿回錢 “丟卒保車”,最終只會落得 “錢卡兩空”。
假律師套路:“5000 元全包,解凍穩了”很多人不知道,法律咨詢公司并無代理解凍的資質!只有持有《律師執業證》的正規律師,才有權向辦案機關遞交法律文書、參與溝通對接。那些張口就 “打包票” 的 “法律咨詢顧問”,大多是靠話術圈錢的 “銷售”,而非真律師。
關系戶騙局:“找 XX 熟人,1 萬就能通融”司法凍結全程有嚴格記錄,每一步都受制度約束,絕不可能 “花錢通融”。民警明確提醒:若需與辦案方溝通,直接聯系辦案單位即可,切勿輕信陌生人所謂的 “內部渠道”“熟人關系”,這些全是騙錢的幌子。
兩種凍結情況的正規流程:花錢少,步驟清
不管是銀行風控凍結,還是司法凍結,正規處理的核心是 “交對材料”,而非 “花對錢”。兩種常見情況的費用和步驟如下:
1. 銀行風控凍結(如輸錯密碼、交易異常)
花錢項:僅涉及身份證、交易憑證的復印費,最多 10 元;若需前往柜臺辦理,會產生少量交通費用,無其他額外支出。
具體步驟:
撥打銀行官方客服電話(切勿點擊短信中的不明鏈接!),明確凍結原因。
本人攜帶身份證前往銀行柜臺,說明具體情況,例如 “因境外購物觸發風控”。
提交購物小票、轉賬記錄等證明材料,通常當天即可完成解凍。
2. 司法凍結(如涉案件、被財產保全)
花錢項:費用包括法律文書復印費、流水打印費,50 元以內即可解決;若需委托律師,費用通常按服務內容收取,因案件具體需求不同,此處不展開說明。
具體步驟:
通過電話咨詢或前往銀行網點,查詢辦案單位及聯系方式。
撥打辦案單位電話(可先通過 110 核實電話真偽),了解凍結緣由。
準備工資流水、合同、聊天記錄等證明材料,證實資金來源合法。
提交材料后等待審核,一般 7 至 30 天出結果,符合條件的會出具《解凍裁定書》。
需找律師時,認準這 2 個標準避坑
若凍結原因復雜,比如涉及刑事案件、金額較大或有跨境交易,確實需要律師協助,但必須認準以下 2 個標準,避免 “花錢找罪受”:
標準 1:先查 “雙證”,排除 “假律所”
正規律師事務所必須具備《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證》,執業律師需持有《律師執業證》。
避坑提示:需警惕 “XX 法律咨詢公司”,這類機構無資格遞交法律文書,其員工多為 “法律銷售”,并非正規律師;見面溝通時,可查看辦公室是否懸掛執業證書,若對方僅用 “復印件” 搪塞,應立即離開。
標準 2:不承諾 “百分百解凍”,只講 “風險與方案”
《律師執業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律師不得對案件結果作出承諾。正規律師會如實告知:“結合你的流水情況,解凍概率約 60%,還需補充 3 類材料”;而假律師則會拍著胸脯保證:“放心,我和辦案隊熟,包解凍!”
別覺得找律師浪費錢,這 4 件事只有他們能做
幫你 “讀懂凍結原因”,避免瞎忙活普通人拿到 “凍結通知書”,看到 “涉嫌詐騙”“涉案資金” 等字樣往往會慌亂,而律師能從文書中提取關鍵信息:是 “全額凍結” 還是 “限額凍結”?凍結機關是派出所、經偵支隊還是法院?是否有關聯案件編號?這些信息是后續處理的關鍵。
幫你 “優化材料”,提高認可度普通人提交材料時,常出現 “流水雜亂”“證明材料無關聯” 的問題,例如僅打印 3 個月流水卻未附上對應訂單合同,或用微信聊天記錄作為證據卻未做 “真實性公證”。律師會按辦案機關要求整理材料,并代寫《法律意見書》,用專業術語說明 “資金與案件無關”,比口頭解釋更有說服力。
幫你 “專業溝通”,減少沖突律師享有《刑事訴訟法》賦予的 “會見權”“閱卷權”,若案件涉及刑事犯罪,還可申請閱卷,掌握案件核心證據,溝通時更具針對性。這種專業對接能減少普通人與辦案機關的誤解,提高處理效率,這是個人溝通無法實現的。
幫你 “規避隱性風險”,防二次凍結部分凍結背后藏著 “隱性風險”,比如你的銀行卡曾接收過 1 筆涉案資金,即便你不知情,也可能被列為 “重點關注對象”。律師會協助你對接辦案機關,爭取出具《情況說明》,明確你 “無涉案嫌疑”,避免后續再次被凍結。